各位可曾經想過,為什麼1980年黃金漲到歷史天價,每盎司850美元;白銀漲到每盎司50美元,但是在三十年後的今天,黃金價格足足漲了一倍,但白銀的價格卻只剩下當年的三分之二?? 

考慮三十年來的通膨因素與工業產業上(包括太陽能、電池、LED電燈、醫療等等)的消耗(白銀已經剩下當年存量的五分之一),白銀在價格表現上完全不應該如此才對,那究竟是發生了什麼事,導致了現今白銀的表現軟趴趴?

黃金與白銀在人類幾千年的歷史中,一直扮演著真實貨幣的角色,它們僅僅在等待一個機會,或許等待著大眾對紙鈔貨幣失去信心的時候,大眾才會開始認知到黃金白銀的重要性,這時候金融系統最大的弱點-黃金白銀,才會開始發生作用!

92年每季新臺幣發行數額及準備狀況

92年台灣發鈔量

100年每季新臺幣發行數額及準備狀況

100年台灣發鈔量

資料來源:中央銀行全球資訊網

台灣中華民國政府,在過去的8年裡,"實際"印鈔量足足增長了178%,這還沒有加上銀行儲備率下的放款總量,因為鈔票變多了、變沒價值了,所以什麼東西都漲,再怎麼辛苦工作,生活品質卻越來越差,因為賺的錢遠遠追不上通貨膨脹的速度,這或許也就是為什麼台灣人越來越辛苦的原因吧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ru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